effectiveEngineer

Effective Engineer - Prioritize Regularly

這篇是Effective Engineer - Prioritize Regularly章節的讀書筆記 教你Prioritize的策略

這篇文章比較像是條列式的筆記 我沒有花時間去建構文章的架構所以架構鬆散 只是覺得分享之後對讀者應該會有不少幫助

把TODO事項寫在一個方便讀寫的地方

所有你可能需要做的事都寫下來 包括咪挺的時候聽到什麼東西你不熟 想要花時間讀 或是看新聞看到看到新消息 想要investigate 都要把它寫下來 隨時想到就隨時記錄

大腦的用途是用來思考 處理資料 而不是去記錄資料

那記錄完了之後 哪些事情應該先做呢?

專注在會直接產生價值的事情

比如說哪些task會讓你的產品更接近launch 那些就是有價值的事

有價值的事做完後 其他的小事即使沒做完 比如email沒回 某個咪挺沒去 其他人也不會說什麼

如果你的todo list有很多東西 你不知道哪些是比較有價值的事 看老半天也不知道該從哪個開始 作者建議就從某個開始 開始之後 把手上的task跟其他在list上的其他task一一比較 然後依序去調整你list裡剩下的task

你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做完 effective engineer就是知道怎麼prioritize

專注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首先 先把你的tasks分成四大類 Alt text                                 (photo credit: Effective Engineer)

先處理第一象限是當然

處理完第一象限之後 第二象限沒有明確deadline 但是會提供長期的價值

(第三象限的東西就是在當下會覺得很急很重要 但一天結束時覺得自己什麼也沒做的那種task)

當你發現你第一象限的事情太多了 那就代表你之前當它是第二象限的時候你沒有把它做完 所以他從第二象限變成第一象限

這篇文章的主題: 幫你的task排優先度這件事 本身 是第二象限的task

幫你的scheduleu清一些連續空間

可以把你的schedule加上一些no meeting等等的event 因為Engineer比其他工作需要連續的長時間

可以的話把meeting連續排在一起 每天早上剛開始 或是每天下午工作結束前 避免過多的context switch

別一次做太多事

手上一次做的事不要太多 你的bandwidth快滿的時候 performance會降低

手上工作的數目線性成長的同時 犯錯率指數型成長

每個人一次能做的數目不一樣 需要trial and error去找到那個數字

用if-then的方法避免拖延

人們都偏向拖延 而拖延的主因是去做某一件事情的動機不夠強烈

通過某些心理學的實驗 得知創造一些if-then的情況 會讓我們更容易去達成目標

比如說今天有很多email要回 你就可以說

if 我這件事忙完的時候是3點以前 then我就把所有mail回完

if 四點以前把該做的做完 今天就去重訓

if 咪挺一小時內開完 我就來review code

判斷重要性的當下 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影響 而錯估了任務的價值 比如說把一些明明不重要的歸類成重要

但如果你早就寫好if-then的規劃 你在規劃的當時就會去想long-term的影響 而不是被當下的情緒影響了判斷 我蠻常在臨時接到一個task的時候會想趕快把它完成 完成後才發現其實根本沒有那麼急迫 這一點就是要我們突破自己的心魔

另一個建議 是可以把你的todo list分一些雜事出來 20min的雜事是一個category 10min的雜事是一個category

if 下一個咪挺開始前我有20分鐘 then我就做A

這是個很好的把雜事處理掉的方式 反正零碎的時間也很難辦正事(象限1象限2)

習慣去prioritize

你需要花時間去做實驗 怎麼prioritize最適合你 你可以用紙筆 也可以用一些網路上的app 最好是PC跟mobile有連通的 這樣你突然想到任何事都可以打在手機上

作者的方法有點像是JIRA 有一個backlog 每個禮拜天把這禮拜要做的事從backlog拉到This week 每天再把你明天想做的事從This week拉到Today

每個Task旁邊標記大概要花多久時間 方便每天規劃

Prioritize這件事一開始會很花時間 但熟練了之後 你會發現你的效率極高